信息调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调研 > 来年计划 > 正文

学校2013年党委工作要点

作者:   来源:湖北科技学院学校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5-01-15   浏览:

2013年学校党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为主题,继续围绕以党建促“三建”、以党风带“三风”的工作思路,打造“医、师、核”品牌特色,着力推进“质量、工科、人才和科技产业”四大建设发展,深入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作风建设大改进、机制改革大创新、创先争优大提升”四大活动,创新机制,提质提效,为早日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湖北科技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学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1.持续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  争创发展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走进校园、走上讲台、走进心灵”学习十八大精神形势政策教育活动;认真开展“中国梦”和“中国梦湖北篇”宣传教育,组织“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最近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组织大学生开展“走基层、看变化,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开展学习十八大精神知识竞赛。

2.持续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和教师中存在的党性不纯、为政不廉、脱离群众、作风不实、学术风气不正等问题。

3.积极发展党内民主。贯彻执行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建立健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4.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设善于办学理校的高素质领导班子;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实施“机关干部能力提升计划”。

5.党委总揽人才工作全局。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统筹、协调人才工作,进一步强调党管人才、人才跟党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学校事业中来,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6.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巩固“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成果,深化“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五好班子”创建、“创先争优”、支部“细胞工程”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全省基层党组织建设考评。

7.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面推进“阳光治校”;做好专项治理、专项审计工作,加大对重大案件的查办力度;开展第十四个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

8.严明党的纪律,切实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加强对政治纪律执行情况、上级党组织和学校党委重大决议决定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化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二、全面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开启学校科学发展的新征程

9.依法、依规、依章办学。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贯彻落实《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制定学校章程,推进依章办学;制定学校工作规程。

10.着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重点研究制订学校学术委员会工作规则,明确教授治学的范围和途径。

11.深入推进民主治校。进一步加强党代会、教代会(工代会)、团代会(学代会)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统一战线联系制度。

12.推进教学院部科学管理、民主治院。贯彻落实院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实施院部党务、院务、财务公开;逐步建立教学院部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支持条件成熟的教学院部召开教代会(工代会)。

三、牢固坚持以党建促“三建”,以党风带“三风”,构建学校蓬勃发展新格局

13.以“2011计划”的实施为示范,促进高水平的学科与专业平台建设。全力冲刺国家级科研平台,确保省级研究基地(实验室)获得新的突破。

14.以“优化引智政策”为突破口,促进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引进国内外一流的领军人物,试行面向全球公开选拔部分学院院长,全力引进全职博士、教授;探索离退休教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坚持以用为本,全面提高人才的贡献率。

15.以文明单位创建为抓手,促进高标准的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广泛开展文明修身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进文明窗口、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等文明创建细胞工程;凝聚群团组织、统一战线共谋发展大计;进一步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服务工作。

16.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和谐型等“五型机关”。继续开展好“万名师生评窗口”活动,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

17.持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着力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及其配套文件;开展专项教育活动,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其教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办法,倡导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宣传教书育人楷模,做好教学名师(十佳教师)、“十佳科研骨干”评选工作;

18.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一学两树,正面激励,继续评选“十佳大学生”;组织开展“学雷锋、做好人、树新风”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围绕“爱国爱校,健康成长”主题开展“全民阅读进高校”系列读书活动;加大对学生考风考纪的管理、查处力度,以考风建设促进学风建设。

四、着力推进“四大建设发展”,实现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取得新突破

(一)着力推进质量建设,促进内涵建设大发展

19.开展新一轮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申报并实施国家、省高等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和本科教学工程项目。

20.继续深化医教结合与医教融合,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1.继续强化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加强教学督导,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

22.围绕招生、就业、社会评价、区域产业布局等要素,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专业预警退出机制。

2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重点帮扶困难毕业生就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毕业生就业。

(二)着力推进工科建设,促进工科大发展

24.全面落实“2011”计划,用好专项资金。重点做好现有项目的基础上,注重产业化项目培育。同时,启动学校层面的“2011计划”。

25.创新工程技术研究院的管理体制,打造学研用一体化的工科协同创新平台。

26.巩固和发挥医、师传统学科优势,推进传统学科的改造;积极发展理工应用学科,全力打造核学科,夯实“科技”内涵;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提升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度。

(三)着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工程建设,促进人才队伍大发展

27.筑巢引凤,重点出台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全职博士、教授的优惠政策;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引凤筑巢,建设高层次人才工作室,推进学科、专业、科技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8.继续申报新的“楚天学者”设岗学科,加大各类人才计划的聘任力度。

29.大力支持“海外培训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等专项计划,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四)着力推进科技产业建设,促进学校科技产业大发展

30.争取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支持,积极推进非动力核技术产业园建设。

31.依托资产经营公司平台,大力推进研发平台建设,培育科技产业,实现产值和利润有实质性突破。

32.依托鄂南文化研发中心,发掘鄂南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开展地方文化的研究与开发,促进文化创意设计与产业发展,直接参与咸宁标准化旅游城市建设。

五、创新机制,提质提效,全面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

33.全面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以“争创新业绩、实现大学梦”为主题,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展开思想解放大讨论,以思想大解放促进学校大发展。

34.启动申报升格大学的筹备工作。适时成立“升格大学工作办公室”。

35.继续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管理重心下移为重点,实施学校宏观管理、监控和评估,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教学、科研及日常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36.稳步推进试点学院改革。全力申报湖北省高校“试点学院”,适时启动学校层面的“试点学院”建设工作。

37.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定编、定岗、定责,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同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分类管理,在重点学科、重大平台和重点项目设置科研编制,鼓励科技创新。

38.深化财务资产管理改革。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财务运行机制;重点研究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全力争取“竞争性项目”资金;强化刚性预算,统筹资金调度,积极化债,做好重大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工作;完善监管体系,加强专项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和审计监督,严格国有资产使用和处置管理。

39.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学校后勤实体建设,探索“企业化”运行机制;稳步开放服务性市场,积极开放经营性市场,鼓励社会优质服务企业进入校内后勤市场;加强校内后勤市场的统一管理,提高后勤资源配置水平,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符合现代大学办学规律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

40.规范、完善激励机制。重点规范和完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重大项目、重大成果、重大贡献、重大经济效益激励机制。改革职称评定管理办法,探索建立科研“代表作”制度。

41.推进办学资源配置改革创新。实施校内资源整合,探索办学资源绩效评估、有偿使用。建立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评估制度。

六、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全面保障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42.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出台并严格执行落实“中央八条”、“省委六条”、“市委七条”的实施细则。坚持“三短一简”,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大力精简会议、文件,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43.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导克难奋进、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风气,进一步规范公务活动,严控公款消费。

44.密切联系师生。深入开展“两访两创”,重点访谈青年教师、新生、毕业生、“四难”(经济、心理、学业、就业困难)学生;加大教学科研一线调查研究力度;建立健全“校领导协管教学院部”机制;设立“校领导接待日”,完善领导干部接待师生和社会人员来访制度;健全师生诉求表达和回应机制、师生参与决策机制。

45.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加大舆论引导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和社会预期;加强高校课堂讲座、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校园网管理,加强研讨会报告会和论坛讲座管理,维护宣传文化阵地安全;集中开展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加强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管理,切实维护学校和谐稳定。